【華 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/台北報導】秋冬季節天氣寒涼,刺激血管收縮,民眾容易血壓升高,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也隨之上升,臨床常見三高患者因疏於保 暖和照護,心血管一遇低溫就「凍未條」,突發腦中風或心肌梗塞,甚至導致猝死,一命嗚呼。如何透過飲食的方式「護心」?部分白飯用燕麥或薏仁替代,就是個 很簡單的好方法!
木耳潤燥又清血管 秋季食用恰恰好
秋冬氣溫下滑,飲食進補也要配合天氣變化和個人體質。張倩華中醫師表示,秋季天氣涼而乾燥,除了要做好保暖之外,一般人平日可多攝取黑木耳和白木耳,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質和膠質,能滋潤肌膚又有清血管的作用,有助保健心血管的健康。
保健心血管 冬季進補先看體質
至於冬季進補,虛寒體質的人,常有血液循環差、手腳冰冷、怕冷畏寒的症狀,適度攝取十全大補湯、八珍湯、薑母鴨或羊肉爐等溫補藥膳,可以促進氣血循環,讓身體暖和,減少因低溫造成血管收縮、血壓上升等心血管疾病和不適。
高血壓別亂補!高油高鹽高熱量都有害
不過,可能的高血壓族群注意,可別盲目跟著親朋好友一起進補!中醫門診常遇到患者平日沒有量血壓的習慣,突然下午頭痛發作而就診,檢查才發現血壓偏高,可能罹患高血壓,秋冬進補需特別小心。
傳統火鍋的熱量和鈉含量都偏高,不適合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,以免加重症狀。
張倩華中醫師說明,高血壓經常伴隨著肥胖,體質偏熱,若秋冬進補大啖火鍋,食用量和脂肪攝取量都容易失控,且薑母鴨、麻油雞等藥膳鍋的屬性溫熱,吃 多了反而會讓身體更加燥熱,引起火氣大、便祕、口乾舌燥、失眠等不適。此外,鍋物的鈉含量相當高,也是高血壓患者需特別避開的飲食地雷,吃得太鹹,心血管 承受的壓力也會跟著上升。
燕麥薏仁降膽固醇 替換主食才聰明
無論是確診為高血壓的人或是不自覺的隱藏版高血壓患者,保護心血管的最好辦法就是均衡且低鹽的飲食、控制食量、多吃高纖低卡的葉菜類蔬菜,以及不隨便跟著別人大啖藥膳鍋和麻辣鍋。除此之外,在每一餐的白飯中,部分用燕麥或薏仁取代,對高血壓患者也是不錯的護血管之道。
燕麥性甘溫、薏仁性冷利濕,兩者都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質β-聚葡萄糖,不僅具有維持消化道機能的作用,還能改善血脂,明顯降低血中膽固醇。不過,它們同時也屬於澱粉類食物,吃多了仍會有熱量高和肥胖的問題,因此建議食用時需和白飯等澱粉類食物做份量替換。
防心血管疾病發作 半夜保暖很重要
除了飲食之外,張倩華中醫師也提醒,晚上的血液循環速度慢,脂肪容易沈積和阻塞血管,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別易在半夜突然出現胸悶、胸痛等症狀,而夜間接近清晨時氣溫最低,是好發心肌梗塞的時間,都不可輕忽。
更多健康新聞:
※更多精彩報導,詳見《華人健康網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