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腱病變的分類

2020062020:50







肌腱病變的分類

1. 肌腱炎(tendinitis/tendonitis) - 發炎狀態,通常狀況較為急性,可能會伴隨紅、腫、熱、痛的反應,同時肌力下降、活動範圍也會下降。

此時的處理會以降低發炎為主,包含休息、限制關節活動、吃藥或打針、儀器治療等方式,再依據恢復情況給予適度的運動促進癒合,一般來說可能會需要約4-6週的時間。
 

2. 肌腱變性(tendinosis)- 無發炎狀態,肌腱的結構質變,變得脆弱、易再次受傷,屬於一種退化性病變(degeneration change)。反覆發生、無法癒合的肌腱炎,可能就會慢慢演變成變性的狀態。

此時的處理目標是找出導致肌腱受傷的因子(如矯正動作模式、恢復關節活動)、破除組織沾黏、重新強化肌腱(離心收縮的能力)…等,一般來說可能會需要3-6個月的時間。

 

雖然很多的症狀俗稱都有個「炎」字,但其實常見的慢性疼痛,大多是屬於「肌腱變性」的狀態,其實重點並不在發炎本身

也就是說,如果你的問題是屬於慢性的,休息不動、吃藥、打針不會是你的第一選擇,適當地運動才是。

相反的,如果你的症狀是比較急性的,第一時間需要的便是減少患部的刺激降低發炎反應的策略,再依據專業醫療人員的指示進行處理。

 

以上,簡單的釐清常見誤解!

★更多資訊請見: 參考研究連結

 


接下來,分享來自PhysioNetwork 的文章《9 Tendinopathy Truths you MUST know》的重點節錄

《關於肌腱病變的九個真相》

一、肌腱病變不會因為休息而改善。疼痛可能會因為休息而改善,但一旦回去原來的活動就會再痛起來!因為單純休息的話,是無法增加肌腱承受壓力的能力的。

 

二、肌腱病變的發炎反應並不是非常典型。當你非常疼痛時,服用抗發炎藥物可能會有幫助,但對於肌腱的質地或病理的影響都還不是很明確。

 

三、引起肌腱病變的風險因子不少,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平常進行的活動突然改變,通常這些活動都是

      (1)肌腱需要儲存能量的活動,如走路、跑步、跳

      (2)活動中的負荷會對肌腱產生壓迫

 

      如果你有一些生物力學上的缺失(如肌力、肌耐力不足) 或是一些系統性的因子(如老化、更年期、高膽固醇…)等,特別容易因為活動上的一些微小改        變,而產生肌腱疼痛。

 

四、運動,是最被實證支持的治療方式。我們必須漸進性地給予肌腱負荷(load),讓肌腱發展出足夠的強度。大部分肌腱病變的問題要是少了這個重要的刺激,是不會改善的喔!

 

五、調整負荷的強度,減少過多或不正常的負荷,是處理肌腱疼痛的重點之一。

 

六、影像學上有病變不代表你就會有痛。許多有病變的人其實也沒有疼痛產生,也就是說…就算有人看著影像學告訴你有「嚴重的病變」或「撕裂(tear)」,也不代表你真的沒救了喔。大部分的治療目標在於恢復你的功能以及改善疼痛,而不是讓你的受傷組織長好。

 

**編輯:組織長好也很重要,但我們能做的只是改善功能與降低疼痛,讓肌腱再好的環境與有足夠的時間癒合,但癒合的怎麼樣,還是身體決定的喔!

 

七、肌腱病變的問題,如果只接受被動治療(按摩、治療用超音波、注射….),是不太會有長期改善的。運動才是治療的主要重點,被動治療只是附屬的。尤其是過多的針劑治療,通常都沒有太好的治療成果。

 

八、運動必須依據你的疼痛和功能表現來個別化設計

 

九、運動對於治療肌腱病變的效果很慢,你需要有耐心地確認自已是否有正確執行以及是否漸進地增加強度。先不要試著去找所謂的「捷徑」,如注射、或動手術…因為肌腱病變的治療,通常是沒有捷徑的。
 


<文章 / 圖片來自網路>

http://wen2678.nidbox.com/diary